Skip to main content
史上最強清潔工

2月號都已經上架的現在,才慢吞吞地來寫這什麼二三事……雖然好像有點嫌晚,不過還是寫一寫好了。

在去年11月號12月號今年1月號挑戰者月刊上,有一篇有點像是推理,但其實對讀者並不太公平的擬似推理小說《血痕》……沒錯,我又跳下去寫了。也許有不少人在看到時想到的是「死總編又手癢愛現出來搶戲」,其實那並不正確。

會寫《血痕》,完全是我自找死路件意外事故。

事情得分兩個方面來講。最重要的原因,是發生在11月號裡的意外。由於原訂的兩篇小說長度都短於預設,當場多出了四頁;而在排版時,又發現了重複計算頁數的錯誤,這下又多了四頁出來。由於發現得太晚,我必須在一週後的截稿日前,想辦法填滿這合計八頁的空白。

老實說,這種意外也不是第一次發生,早在前年9月號裡,就發生過類似的意外,臨時出現必須補上的空白。當時我拿了篇自己在前一陣子寫好的短篇小說《惡魔工作站》放上去化解危機,而這次也想要如法炮製。對呀,我還有好幾篇短篇小說可用嘛……可是就在此時!我卻發現之前的十月號裡,自己曾經在〈街角通信〉的回函Q&A專欄這麼寫:「……『一稿不兩投、不重複使用』其實是想投身創作者該有的常識,如果有心走這條路,將各種發表管道都視為獨立的存在,如果想投三個地方又想貼在BBS的話,就強迫自己畫四部作品,也許是對自己的成長比較有幫助的。」

糟了………………………………orz

所以只能選擇以身作則……因此《血痕》的前篇,就在極短的作業時間下誕生了。也因為沒有太多時間想,只得趕緊把當時正因為買了相關書籍,而正在興致上頭的「命案現場的清掃」和鑑識等題材,與過去記下的idea抽出來加以組合,「湊」出了前篇——所以當巫明咸與張家佐兩人踏進凶宅時,其實我也還不是很清楚他們會看到什麼。11月號截稿後,緊接著就一直在想接下來要怎麼在「後篇」完結……然而在腦中重複演出好幾次後,發現我沒有在「前篇」裡打昏張家佐,就沒有辦法直接來個後篇將故事結束。

於是有了「中篇」,真是越補越大洞。到了「後篇」,更是在編務與物流事務處理的夾縫中,直接在排版軟體上從早上四點寫到當天下午兩點,然後就馬上送印刷打樣去了。

結論。由於《血痕》是在這樣急就章的狀況下生出來的孩子,在對於故事結構很囉唆的我自己眼中,其實會更希望多花一點時間調整。只不過逝者已矣,我也不太喜歡改以前寫過的東西,所以就讓它這個樣子吧,畢竟這是我於小說方面,在有每月截稿的壓力之下,目前能夠寫出來最好的程度。雖然說是很想再繼續多寫些有關於那個怪怪的巫明咸,還有在《血痕》的事件之後,就被調離《經濟週刊》開始跑八卦新聞的可憐記者張家佐兩人,接下來的其他遭遇……但現在由於《挑戰者月刊》、全力出版社都正面臨重大轉捩點,沒有那麼多空間時間容許我如此任性妄為,可能還得等上一段時間吧。如果有想趕快看到續篇的奇特之士,嗯啊……總之請寫回函吧!

最後順便列出寫《血痕》時,主要參考的相關書籍。

在英國出生,現居丹麥的自由撰稿者Aran Emmins透過親身採訪所著的紀實文學。而在本書裡,他追蹤採訪的主要對象 Neal Smither,也正是巫明咸的模特兒,《血痕》的主要設定與故事主幹,都是從這本書裡出來的……因為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想(嘆)簡單地說,《血痕》是個假設「如果Neal Smither在台灣的話」所發展出來的故事,要是沒有這本書就沒有《血痕》了,感謝Aran Emmins。

具備了法醫經歷的劇作家長谷川公之所編著的工具資料書。從日本的警察制度,到屍體、現場鑑識,可說是關於日本警察的各式基本知識都盡在其中的一冊。在寫《血痕》時用到的雖然不多,但泛用性相當高。不過似乎因為沒有再版,最近已經不太容易買到手。

這本有點噁,不太建議心臟機能較差的人看。主要是以死亡現場照片構成,包括了窒息、溺死、毒殺、斬殺、燒死、電死、槍殺死的照片,資料價值很高但我還是要說,有點噁……不,是真的蠻噁心的。人類,終究還是一種很脆弱的生物啊。

elielin

本名林依俐,1976 年生地球人。看似任性又狂妄的現實主義者,但是本人卻只覺得自己是獅子座O型長女的典型。原本順便經營出版社並包攬一切雜用,最近則因為心累暫時呈現半退休狀態。

3 Comments

  • Barking表示:

    難怪.看到後篇總覺得情節推的有點太順暢了…也還好啦.讓我想到說命案&事故現場到底是誰在善後的…
    (感覺好像沒有人耶?新聞都會報什麼[事發已過X天.牆壁地板血跡斑駁.兇手仍然消遙…etc.]的…)

  • 諸星表示:

    林總編的文章拜讀過了.
    很是佩服那些能夠寫出偵探推理故事的人.
    因為諸星是個頭腦簡單的傢伙……
    另外總編在二月號給敝人拙作的評語實在是太抬舉了……
    只能說.我會繼續努力的…

諸星 發表迴響取消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