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國防部日前於記者會發表「永恆的輝煌」國軍建軍史話漫畫版之後,引起政治爭議,從「建軍漫畫漏李扁,總統指示納編」這則新聞得知,總統府對於「忽略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的質疑,已由總統馬英九指示國防部將來「再版時必須將漏掉的部分」納入。

我是這本書的漫畫部分製作顧問,參與協助書籍頁數規劃、劇本設計、分鏡演出、對白細部調整等前置作業,以及完稿技術指導、版面平衡確認等後製工作。

我認為總統府這樣的處置是嚴重錯誤的。是不尊重漫畫專業,沒有擔當,只看到政治考量的箝制思想行為。

首先建軍「史話」原本就不是建軍「史」。「史話」的意思是「對某件史事做敘述的故事(創作作品)」,對於史實的取捨本來就會因為話者視點而變化,想看正確的歷史,一開始就應該去讀通史年表(編年史)才是,不應該來看漫畫。

而這部漫畫的特徵,並非是以宏觀的方式來寫通史,乃是試圖以小人物的視點,呈現歷史中的微觀,讓閱讀者產生共鳴,傳達貫穿全篇的「永不放棄」的中心思想。

主角華氏一家的背景設定,是一路從革命黨軍當兵當到變國軍,以他們的人生為主線來發展這部建軍史話漫畫,會接近國民黨史觀是無可厚非的。中華民國國軍原本就是國民黨帶到台灣來,必然是呈現從中國移動到台灣,在台落地生根,最終在地化的觀點。

無論國民黨史觀或民進黨史觀,還是所謂原住民史觀、客家人史觀,史觀原本就無涉對錯。然而因為個別立場,或有對立,或有干涉,但是那都是這塊土地上存在著的觀點。

舉個例子,如果這部作品不是「國軍建軍百年史話」,而是「北一女建校百年史話」,就算同樣用一家四代全當老師的傳承形式來敘述,我想視點與呈現出來的歷史切面就會大大不同。

在台灣這樣歷史脈絡構成複雜的地方,我們需要的是讓更多樣的觀點,有機會藉由站在不同立場的不同話者去具體呈現,並從傾聽與觀察去互相理解與尊重。「國軍建軍百年史話」是站在「中華民國國軍」這立場的一名話者的呈現,我們應該做的不是限制他必須代辯其他話者的觀點,而是讓其他話者,也有同等機會用漫畫、用小說、用影片去發聲,不受限制地呈現他們的觀點。

過去在老蔣時代,我們台灣只容許一種史觀,存在著「正確的歷史」。但是在經國總統之後的開放,使得我們現在能夠用各式各樣的立場與角度,去看待歷史,說出自己在歷史洪流中的感受,而不用害怕被扣上「歷史不正確(實際上就是政治不正確)」的帽子,動輒要違背為文主旨改寫作品,或是被關入大牢。

可是總統府目前要求「補遺漏」的指示,顯然是基於「正確的歷史存在,沒有納入就是錯誤」這類獨裁思維的作為,可說是最糟的示範。等同於打著族群之類的旗幟吶喊政治不正確,來箝制思想觀念的呈現,強要所有觀點最終一元化。

沒有比這更沒有文化的作為了。這行為是告訴我們創作有對錯,口口聲聲講要振興文創,只是把創作當做政治工具的鬧劇。

我去年一路伴走整個漫畫製作過程過來,很明白實際繪製漫畫的這九位生在台灣、長在台灣,平均年齡三十不到的青年軍官們對於作品的付出。以及這些熱愛這片土地,想要保衛國家而選擇成為軍人的台灣孩子,是多麼希望能藉由自己的美術專長,用這部漫畫作品向更多人傳遞他們在十年軍旅生涯之中的體會——在混亂的國內社會、艱險的國際環境之中,面對種種困難仍要堅持「永不放棄」的強韌精神。

但記者發表之後,冒出了無視創作目的與故事意念而起鬨的立法委員,緊接著是為了政治正確而強要加入雜質進作品的國防部與總統府。這些連書都沒看就展開的無心無腦之論,想必是會讓堅守自己崗位為台灣發聲的年輕製作團隊感到非常難過。在這樣外行領導內行,外行還再因為外野叫囂回頭折磨內行的狀況之下,我覺得應該是要有人出來替內行講點話,而那個人應該是我。

身為漫畫部分的製作顧問,我不能接受這種雜音雜質,任意破壞為了呈現原本作品良善的精神,經過再三推敲而設計的劇情架構。我也會盡力捍衛他們的心血不被蹂躪。藉此文陳情,希望總統府能開啟門戶,傾聽民間專業人士的意見。

elielin

本名林依俐,1976 年生地球人。看似任性又狂妄的現實主義者,但是本人卻只覺得自己是獅子座O型長女的典型。原本順便經營出版社並包攬一切雜用,最近則因為心累暫時呈現半退休狀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