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除了新年憂鬱(又過了一年對於解決問題卻毫無進展)之外,混打開放時已經覺得很挫折(表怎麼改啊…)之後看到第3劑的數據還分做「基礎加強劑」、「追加劑」時感覺萬念俱灰,雖然繼續抄寫數字,隔了約一個半月沒做疫情記錄,有人想念表格們嗎?(沒有人)

不過就在加吃鎮靜劑的這個月,隨著旅居國外人士返鄉過年,疫情看似再起,人心惶惶,周圍長輩又開始疫情焦慮。總之舊曆年假也開始了,就稍微寫一下目前看法。

首先從境外本土確診數和每日篩檢量比較來看看。分為兩組總共四張圖,每日篩檢量第1張是5月中旬以來爆發性的疫情緩和下來之後的8月初開始的記錄,第2張則是從去年5月底開始的記錄。而境外本土確診數比較也是同樣,至於在8月初開始的記錄裡,標記了一點個人懷疑跟年初疫情擴大相關的要素。

是啊,疫情擴大第一要件就是「人員移動」。12/18 的四大公投結束後兩週,隨著為了過年返鄉的人增加,境外移入個案數急增——這跟四大公投是沒什麼關係,感覺只是剛好,逆算歐美放年假的人若要過年大概就是這段時間回來。但是這兩週後,國內就出現零星本土個案,所以再往回推,病毒很可能在四大公投前的最後一兩週,就已經進入社區,隨著也不知道那算不算是選舉的造勢活動擴散了。

很多人因為本土案例天天驗出數十人,相較於前陣子感覺是「急增」而感覺不安。不過就我個人的看法,若能保持出入公眾場所戴口罩回到定點勤洗手常時少摸眼鼻口的習慣,倒不用太過於緊張——因為去年過年時(雖然是以 Alpha 為主),整個台灣的環境可能就是這種零星群聚到處有,但是重症與死亡人數極少的狀況。

去年此時(1月~2月)因為國內 PCR 檢查的門檻仍然非常高,除了需要滿足特定條件,還要自費(而且貴),而在機場、在居家檢疫時也完全不要求歸國者檢驗…甚至不能驗,整個盲盒狀態。當時雖然全國上下都在為台灣零確診鼻子翹高高,但其實八成只是病毒都被隔離到很弱,進入社區也造成不了什麼明顯的重大危害,直到媽祖遶境、人口大移動個幾週後,集中在總是有著來自全國的信仰虔誠者聚集的萬華爆發。

當時提供篩檢的醫療院所公告之一例。

相較於去年此時,對入境者的數次篩檢(所謂有條件廣篩)、提供免費 PCR 檢查的窗口增加,出入部分場所——比如住院陪病的時候,甚至需要強制篩檢(免費),使得感染狀況可視化了。從去年5月底開始的記錄來看確診狀況,目前真的不能算是「爆發」,應該要說是及早發現吧。

這次幾個群聚都在餐廳,甚至用餐時間不同者也感染,指揮中心也是釋放著一種「餐廳很危險」、「沒做實聯制的餐廳都可惡」的感覺,但是反過來想——如果這不是群聚,而是走進餐廳的人早就感染了呢?這麼多人進出的餐廳,有居住於同一地區的複數感染者進出也不無可能——不過畢竟我手上沒有進一步的資料,只能說是偵探就看得見的情報做推理。

話說回來,從去年5月底開始的記錄來看每日篩檢量,雖然約略不及去年春夏大爆發時,但也啟動了約等於面對9月 Delta 時的量能。 當然不能小看 Omicron 的傳染力(增殖力),只是從現狀而言——就只是從現狀而言——真的是及早發現,而且也做了平心而論已經相當適當的處置。然而或許是因為鄉愿與怕招致民怨,也不敢做更嚴厲的管制措施,所以就看這週的全國過新年之後的兩週又會是什麼狀況,才能論定功過吧。

總之,如果你去年過年出門拜年吃吃喝喝不害怕,那麼今年(在保持良好衛生與防疫習慣下)也不需要太過恐慌,況且疫苗都打了,即便什麼防護力的目前全世界都是各說各話,至少比起去年你在心裡可以覺得有保庇一點。

結論。洗手要勤快,口罩確實戴,福禍天注定,新年快樂過。HAPPY NEW YEAR。

elielin

本名林依俐,1976 年生地球人。看似任性又狂妄的現實主義者,但是本人卻只覺得自己是獅子座O型長女的典型。原本順便經營出版社並包攬一切雜用,最近則因為心累暫時呈現半退休狀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