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許久不見的死亡回歸四拼和今天的 PCR 檢測可能塞車狀況。

先講死亡回歸四拼吧。紅色的棒棒=死後確診或確診當天死亡占比看起來有點多,而 5/8 一天走了 16 人…或許還會再多,總之整體看來呈現的是上升傾向。

確診數開始暴衝後一個月,2022 年 4 月起的死亡個案數破百了。計 115 人死亡,發病到死亡平均 5 天,確診到死亡平均 3 天,其中 14 人死後確診, 26 人確診當天死亡

去年的死後確診有 89 人,但確診當天死亡是 23 人,今年的 26 人已經超過這個數字了…看來好像是匡列範圍縮小、接觸不強制篩檢、確診判定趕不上病程進展等等複合要素導致的結果。

包含「調查中」在內,22 人路倒家倒後就直接死亡,讓人感覺「重症清零」這口號十分諷刺。為了減少重症數、為了保持空床率,達到住院門檻變得有難度,有症狀也不得其門而入。快篩陽性不予投藥,但 PCR 確診判定傳達至各機構的機制又塞車。結果大家都直接倒在路上、死在家中。重症清零——不是用康復解隔來清零,而是因為大半是猝死的話——這也太可怕了。

附錄一下近四日死者清單,看起來確診是沒有顯著延誤,但是確診到死亡時間都好短。唉唉。

接著是今天的 PCR 檢測可能塞車狀況。由於昨天 5/12 開始改變確診認定的方式,三類人…其實根本沒有三類啊,就是「被匡列的密切接觸者」跟「入境者」兩種而已,總之「一部分的人適用快篩陽性即為確診」這樣的規則實施下去,增加了變數,可能會使得目前的計算方式…解體?所以在理論上算法還算正確時,留個記錄。

5/6 標註高虹安立委與徐巧芯議員許願之後,兩位當天就分別去關心這個問題,第2天起已判讀數量就馬上開始上升了。徐巧芯議員說「政府就是這樣,昨天講了之後下午就突然整個效率提高了」…原來如此。

而在醫檢師努力了兩天、讓藍色棒棒變長、綠色折線上升之後,或許是次長在接受洪孟楷立委質詢時回答「全國現在能夠採檢的數量,一天只有8萬」=來自地方到的收件數就是8萬,隨著新的一週開始,5/10 通報送驗就一口氣達到 11 萬(參考下收留言的原始表格),之後兩天也維持在9萬以上水準——所以這兩三天確診數也很合理地暴增。

不過,紅色棒棒=未判讀數量又更長了。已經累積超過了6萬。

然而紅色棒棒的內容理論上是流動的,只是絕對數量越多,應該就是象徵著檢驗出確診後登打至中央的系統→傳達至地方衛生局的時間越長。紅色棒棒越來越長絕對不是好事,雖然快篩陽性=確診會讓目前參照疾管署首頁數字來計算的方式解體,但實務上應該能解消一些塞車的狀況。總之附上部分原始數據記錄一下,圈起來的顏色對應圖表裡的顏色。

話說回來,其實塞車問題可怕的不是黑數,而是延誤治療,像去年5月下旬的塞車,顯然就導致許多人收治過晚、無法即時得到治療,結果路倒家倒死後確診。比如去年 6/5 發布的 37 名死亡個案就都很典型,大半是沒有來得及確診——採檢到確診的時間都超過兩天=底色為紅色——但這現象卻被「校正回歸」把重點整個挪移了…

去年 6/5 公布的死者清單(37人裡的一部分)。採檢到確診大多都花了 3~5 天(兩天以上就算延誤),有一人甚至花了 12 天。

是啊,去年指揮中心解消紅色棒棒的做法就是「校正回歸」(回溯型宏觀調控),另外還在 5/28 改變了通報的遊戲規則…所以今年改變確診的遊戲規則也是可以理解…嗎?

說到調控,現在累積的6萬多的確就是可以拿來調控的…只是看要不要再像去年那樣搞回溯而已。

相關報導資料

高虹安立委和徐巧芯議員真是行動力超高,請大家以後投票給她們

elielin

本名林依俐,1976 年生地球人。看似任性又狂妄的現實主義者,但是本人卻只覺得自己是獅子座O型長女的典型。原本順便經營出版社並包攬一切雜用,最近則因為心累暫時呈現半退休狀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