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211006] 今天的疫苗報表附缺口試算、疫苗接種情況、疫苗保有數、每日篩檢量、死者清單、死亡回歸與縣市別表格兩種。

縣市別。台北市7日內每 10 萬人新增確診人數又歸零,更重要的是第一次用全國人口計算時小數點兩位數以下四捨五入見到「0.00」了(0.0043),今天再零確診的話,新北也能歸零=全國連續七天無發現確診,比起單純加零更應該開心。總之下午開獎。

疫苗報表附缺口試算。自 9/15 起我國終於比較認真開始打第2劑,和 AZ 開放一般接種 6/15 整整相隔3個月(92 天=13週),有種計畫好的犯行…喔不,感覺在某個時間點就決定為了拉高第1劑覆蓋率,刻意拉長與第2劑間隔到(目前科學上還算說得通的)極限。

但來到了極限,手上的 AZ 與莫德納疫苗數卻只有6月當時(化緣得到數量)的約八分之一(合計約 50 萬:約 400 萬),所以施打狀況看起來很扭捏,一下造冊一下預約弄得人心惶惶——尤其一直覺得自己應該要在相隔8週的上個月就該打到第2劑莫德納完成接種的人,必定相當焦慮。

而在這扭捏的兩三週,兩種疫苗雖然陸續到貨,但檢驗封緘的時間和 HAPPY 高端 DAY 之類的活動,好像又讓到貨疫苗的登場晚了些,不過莫德納也終究在 10/4 左右一打 18 萬了,缺口看似有望迅速彌補——但保有疫苗數仍舊只有3個月前的一半,所以在3個月前參加 AZ 與莫德納接種嘉年華的人,除非 10/15 前後能再到貨個 300 萬劑(理想 400 萬劑)疫苗,最差會有一半以上還要再等兩三週吧。

「兩劑間隔拉長是否疫苗會比較沒效?」就我消化看過的資料,雖然有點反直覺,但其實是真的有研究佐證 mRNA 疫苗相隔約 11~12 週施打,甚至可以產生更高的免疫力(抗體效價)——只是打好打滿第2劑之前,的確免疫力會比相隔3~4週就打第2劑的人低,雖然不是沒有就是了。

只是超過 11~12 週施打會怎樣,就找不到資料了…

總之,可能無法放心,但說真話也不要去太擔心——這可以分為兩個方面看。一方面是台灣目前國內環境應該已經滿乾淨(疫情相對穩定),邊境管制維持高強度的情況下,第1劑帶來的免疫力應該足以應付那些大多被隔離 14+7 所以病懨懨的病毒。另一方面,兩劑打完會感染時還是會感染,畢竟目前人類開發出的疫苗效力重點還是在預防重症,不是預防感染,多想也沒用。

不過,這些話是安撫「因為疫苗接種兩劑接續不順而焦慮」的人們用的,因為疫苗採購和分配策略失當,進而造成這麼多人如此焦慮的政府官員若是要拿這些理由來說嘴卸責,那就不對了。

elielin

本名林依俐,1976 年生地球人。看似任性又狂妄的現實主義者,但是本人卻只覺得自己是獅子座O型長女的典型。原本順便經營出版社並包攬一切雜用,最近則因為心累暫時呈現半退休狀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