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關於同人的基礎知識…

在台灣,
對於「同人」與「同人誌」這兩個詞的解釋,
似乎是說不上有什麼定義不定義的。
——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在牽強附會。

什麼是「同人」?什麼是「同人誌」?這是非常樸素的問題。也相信有許多人都問過這個問題。但是在台灣,我們卻可以發現這個詞竟有著不下十數種的解釋。更令人錯愕的是,這些解釋幾乎都不是在經過查詢資料翻閱文獻得到的,大多都僅僅是由「我覺得」「我想」「根據我的經驗來看」而產生的。然這些牽強附會的認知,經由網路、媒體與口耳相傳,使得這簡單兩個詞的定義更加模糊,令人無所適從。

也許會有人認為對於字詞解釋的誤差與錯亂並不算什麼,不知道同人是什麼太陽還不是照樣升起來…是的,如果你只是畫畫同人誌出出書、沒事逛逛同人販售會,閒的時候角色扮演一下,這些問題就算是得不到個回答,其實也不會有什麼損失。然而,如果你要從事對同人活動的研究、撰寫有關同人活動現象的報導與評論,或根本是同人誌販售會的主辦單位,卻無法正確地解釋這兩個簡單定義問題;那你將只能得到等同一堆廢紙的報告、滿篇胡謅的評論、還有遭抱怨連連的混亂販售會。

「名不正則言不順」。對事物本質有充分的瞭解,除了在向他人說明時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之外,事物本身,也方能更有效率地進行。如果連自己的名字叫什麼都搞不清,那又如何確立自我的存在呢?因此,筆者將在這裡借本誌的一角,與各位來淺談關於同人文化的種種——從定義到觀察、以及一些思考的分享。還希望各位能夠經由拙文的解說,對同人文化產生更進一步的認識。

何謂「同人」?

同人(どうじん)【名】①志同道合的人→なかま ②該人(新時代日漢辭典,大新書局,1992)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的是,「同人」一詞並不是中文。與叩應、拷貝一樣,「同人」也是個外來語詞。然而在台灣,許多的媒體亦或是同人活動的主辦者,甚至是參與同人活動的人,卻往往無視此前提而意圖將「同人」一詞當作是某種事物簡稱來硬拗。從93年首次出現於台灣大眾媒體(台視熱線追蹤)時那「指同為青少年的人」之笑話解釋,到常常在網路上見到之「喜歡同一部漫畫的人」、「畫同性戀漫畫的人」的噴飯解釋,無不是基於這種被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字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的思考邏輯。

其實只要翻開市面上的稍微有點厚度的日漢辭典,就可以找到「同人」這個單字。如同本段一開始所引用的辭典解釋,「同人」的原始意義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或說是「同伴、伙伴」。用在像是「文學同人(有志於文學創作的一群人)」「漫畫同人(有志於漫畫創作的一群人)」等等,拿來指因為共同志趣所結合的團體中的成員(們)。在日文之中,「同人」的意義與「同志」一詞十分地相近,分別亦並不明顯;若是硬要有所區別,只能說「同志」一詞較重於「志同(志向相同)」,而「同人」一詞則偏向「道合(意氣相投)」。

然而,從日本各式文章中看來,近年「同人」一詞的內涵似乎已逸脫原意,衍生形成了個指稱「從事私人出版創作」的概括名詞;原本之「同伴」的意義反而漸趨弱化,像是在「同人仲間」這個詞裡,已經完全沒有同人本來所具有的「同伴」意義。此外,因為「同人漫畫」「同人GAME」之類,在包含指稱「業餘的」「非商業體系的」意義下的使用漸漸廣泛之故,「同人」也開始被作為用來說明「內容或製作方式不具商業考量」的形容詞。

何謂「同人誌」?

瞭解了何謂「同人」之後,再來談談何謂「同人誌」。

「同人誌」最基本的解釋,是指「由志同道合之人所共同出版的書刊雜誌」,且在原則上,指的是非商業性的出版行為。如社刊、會刊、○○之友的小報等,由複數(有相同志趣嗜好)的人共同製作複製傳布的私人出版刊物書籍。比較簡單而明瞭的解釋是「同好間的雜誌」、「同好自行出版的雜誌」。後來雖有強調其包含創作或情報傳布成分的趨勢,但基本上「同人誌」一詞與書刊內容傾向並無關連,乃是單純地用來說明一種出版方式的分類。然而近年來,「同人誌」一詞已將「個人誌」的含意(由一人獨立製作的私人出版刊物)內包,泛指所有私人出版刊物書籍。

歷史上日本第一本同人誌,是由「硯友社」所出版的文學創作誌「我樂多(がらくた)文庫」。文學會「硯友社」成立於1885年(明治十八年),是由在之後留下「伽羅枕」、「金色夜叉」等名著的日本近代文學寫實主義派大家尾崎紅葉,與山田美妙、石橋思案等六人所共同組成,為日本第一個文學結社,同時也是日本第一個史上留名的同人團體。而這硯友社所定期發行的我樂多文庫,目的則是希望能藉由這樣的會刊發行,來讓成員互相切磋琢磨文筆,以求在文學界能有更高的表現。硯友社成立當時,成員都尚不是成名的職業小說家,像尾崎紅葉當時才年僅十八,充其量只是有志於文學創作的「小說家預備軍」;從成立當時的成員之年齡與經歷來看,其實比較像是個充滿活力的大學社團。而硯友社這利用定期發行的文藝雜誌亦或是會誌來以文會友、磨練筆力拓展見聞的模式,也隨之奠定了近代日本文學獨特的文壇形成文化。

至於這種由文人們自成文學結社,將作品自費結集、小量發行傳閱,相互批評以求進步的風氣,在進入大正後越是更加普遍,而持續至昭和年間久久不斷。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由東京帝大在學者為中心,那芥川龍之介也曾在其上發表過作品的「新思潮」(1907);後以因此被稱為白樺派作家的武者小路實篤、志賀直哉等人的同人雜誌「白樺」(1910);新感覺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等人的「文藝時代」(1924);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等人所創辦的「探偵趣味」(1925)。戰後更是機關雜誌、文藝雜誌叢生,像三島由紀夫十七歲時與東文彥、德川義恭所辦的「赤繪」(1941),十五歲的寺山修司自行發行的詩文同人雜誌「青蛾」(1950)、俳句同人誌「牧羊神」(1951)等等,作家們透過這樣的發表方式,在青少年時代便顯露出其不凡才華。當然在這期間亦還尚有無數的同人雜誌產生消失,畢竟對於這些文人們而言,同人雜誌的發行只是一個求精求變的過程,不是目的。

相較於文學同人誌長達百年的歷史,進入戰後才開始抬頭的漫畫同人誌卻確實地於短時間內得到迅速的發展與變化。日本初期的漫畫同人誌與之前所述之文學同人誌相同,大多是以極少量發行,甚至是直接以原稿裝訂傳閱,目的也只是希望能藉由與他人的切磋來獲得自我成長。而進入八零年代,前所未有的動漫畫熱潮帶來了「衍生(PARODY)作品」的同人創作興起,漫畫同人誌的內容與目的傾向開始也由「自我磨練、同志間的技術切磋」漸漸轉向為「自我表現、同好間的意見交換」,也就此正式與至今仍以文筆切磋為重心的文學同人誌分道揚鑣;這也是形成日後漫畫同人誌內容的複雜化與市場規模的巨大化之主要原因。而隨著最近漫畫同人誌曝光率的提高,使得「同人誌」一詞於今日,儼然已經成為私人出版之漫畫刊物的代名詞。

「誌」以外的表現媒體

從之前的說明裡我們可以瞭解,「同人」嚴格說來其實並不是指創作或是表現內容云云。所以,除了「誌」,也就是書籍雜誌等平面媒體外,同人們的表現手法尚有許許多多,只要你能想得出來。比起目前創作方式與種類都略嫌貧乏的台灣,日本則是不愧它同人文化發源地的盛名,有著數不清的表現方式;其中較為廣泛所知的,有模型(造型物)、歌曲(音樂)、動畫、影像、遊戲等,這些表現方式各自有著一片天空,有時也互相交流、互相輔助,以求更創新意。

先說說模型同人創作,也就是有志於模型創作者們的作品。大多數的人起步時也許只是幼時勞作課捏黏土的延長,將紙上的、心中的印象化為實體來得到創作的喜悅。大約在十餘年前起,日本開始有造型物的同人販售活動;今日則有海洋堂所主辦的「Wonder Festival」、Hobby JAPAN出版社主辦的「HobbyExpo(原JAF-CON)」,及2001年起以後起新秀之勢開始展開的「C3」三大定期販售會。由於模型等立體造型物本身難以與市面商品劃分的特殊性質,與其異於同人誌的販售會文化,當同人造型師們的自作模型是具有版權限制的角色時(比如說,作個小叮噹的模型),自己拍照展示雖是無礙,但是想要像衍生(內容為以小叮噹為主角所畫的自創故事)同人誌一般販售,就必須取得版權所有人(小叮噹的場合是藤子不二雄╱小學館╱朝日電視台)的許可才行,否則可能就會因此吃上官司。雖然說自創作品當然不受此限,但這樣的規制也確實地使得有志同好的作品交換空間受到相當大的限制,然而這卻不減損有志模型創作者的熱情——有人長達數年持續發表作品而進而成為職業原型師,也有人不屈不撓地年年製作鋼彈未商品化的武器只求自娛。而近年「立體造型物」也開始將服裝包含在內,也就是角色扮演用動畫人物服裝的販售(不含自己作自己穿),亦必須取得版權所有者的許可後行之。

音樂同人創作(同人音樂)?那跟業餘樂團、地下音樂有什麼分別嗎?就基本定義上來說,似乎是沒有的,兩者都是指自主製作的音樂。但是,由於「同人音樂」這個字眼,是產生在漫畫同人販售會場上的,所以當提到「同人音樂」,一般而言就僅僅是用來指稱「以動漫畫迷為主要預設聽眾的自主製作音樂」了。而所謂同人音樂家們的作品與意見交換的主要場所,除了在各式販售會場上之外,拜個人電腦普及之賜,在網路上也開始有了同人音樂的新天地。然而除了純粹創作歌曲或音樂的人之外,也有相當數量同人音樂家與其他創作者結合,以動畫、影片或是遊戲的方式與他人共同發表自己的作品。

而談到動畫與其他影像這方面的同人創作,除了卡通動畫以外,自行製作特攝、電影的人也大有人在;像因「新世紀福音戰士」而聲名大噪的動畫導演庵野秀明,在大學時代就曾身穿厚紙箱一人飾多角兼導演所製作的同人特攝作品「愛國戰隊大日本」,至今仍被視為業餘特攝傑作。關於這些同人作品的內容更是五花八門,從自製的惡搞有名動畫片頭,到完全自創每集二三十分鐘的系列特攝作品,誠可說是包羅萬象。大多數的動畫與影像作品,往往是由高中大學的動畫研究社為了經驗傳承所製作的,像是前述庵野秀明便是大阪美術大學的社團成員;但在此之外,亦不乏自導自畫自演的強者存在。同樣是拜電腦之賜,從用3D軟體表現賽璐路感覺的畫面與以充滿魄力的機械人戰鬥畫面聞名的渡邊哲也個人系列作品,到現在在網路上著名的吸血鬼のすふぇらとう★的「機動戦士のんちゃん」系列等等,皆是一人完成的力作。隨著由電腦網路燒錄機帶來的傳播媒體多元化,以及多樣的動畫軟體帶來的製作省力化,將來在這個範疇應該會有更多具有挑戰性的作品出現。

最後是關於遊戲(GAME)同人創作。這之中其實應該再區分為桌上遊戲與電子遊戲兩大類,不過在大多數的場合,所謂的「同人GAME」,往往指的是電子遊戲的GAME創作,也是近年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膨脹的一個創作類別。起步當時的主流,僅是以美麗圖片加單一或多重結局的電子小說,說是遊戲不如說較像是電子漫畫;然而隨著電腦程式撰寫知識的普及率提高,使得之後的遊戲種類,從格鬥到SLG等等什麼都有了起來。而其製作方式除了有以組團的工作小組制來製作的(代表作品╱渡邊製作所「Queen of Heart」)、也有獨力製作的(代表作品╱シルチョフ兄弟社「先行者」),更有甚者乃是由網路同好集結並至今仍在線上持續改良演進(代表作品╱またやん「キン肉マン マッスルファイト」)。那結合了圖像、動畫、音樂、程式製作與遊戲性的魅力,在電腦遊戲免費開發工具取得也越來越容易的現在,於日本目前可說是在同人「誌」以外,發展與滲透最急速的同人領域。雖說其販售方式至今仍多是附著於漫畫同人販售會之中,但在日本也已經有同人遊戲專門販售網站出現。

總而言之,同人,就是指「志同道合的人」;同人誌,就現狀而言我們可以直接說它是指「自費出版的書籍雜誌」。而同人的世界裡,除了表現方式不限,能表現的內容更是無限,你想寫想畫想塑想唱想扮想作遊戲無一不可實現——只要你有志、有恆、有心。

下一回,將為各位簡單地來介紹關於日本漫畫同人文化發展的歷史。敬請期待。

elielin

本名林依俐,1976 年生地球人。看似任性又狂妄的現實主義者,但是本人卻只覺得自己是獅子座O型長女的典型。原本順便經營出版社並包攬一切雜用,最近則因為心累暫時呈現半退休狀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