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看完某篇特稿的感想——台灣的文創人難道是認為不靠自己可以成事嗎?雖然我對於新聞局 2000 年以來的漫畫政策持全盤否定的態度,不過我認為這次的推辭是有自覺而務實的表現,連漫畫插畫的差異都搞不清楚,去展什麼都是野人獻曝,先把上次矢口高雄的訓話內容檢討一下吧。

在我的噗浪河道上看到不少指責新聞局的感想,但我實在很想問,各位對於法國安古蘭漫畫節究竟是有多少理解?知道安古蘭在哪裡嗎?這個從1974年開始舉辦,以法式漫畫為主題的活動來邀展,他們所期待的是看到台灣漫畫文化的什麼?台灣有什麼?要怎麼呈現?

老實說,光拿「1974年」就好了。如果不能翻資料,我可以記得那年萩尾望都畫了『多馬的心臟』、弘兼憲史出道、『小天使(アルプスの少女ハイジ)』播映,但完全想不起來那年台灣在動漫畫分野之中有什麼作品或軼事可談。

然而其實1974年或許有很多事,但並沒有跟我們在一起走到現在。而現在的樣相是從何而來,也欠缺記錄、整理與分析。除非當主題國等於是去同人場擺大手攤,只要把熱銷商品擺一排就能交差,不然還是回歸原點,先將該整理的整理好,看清自己再行動為善。

只是記錄、整理跟分析資料這種事情很「地味」(樸素、不搶眼),不像是辦獎項撥一筆預算、告知兩三個月、找些人評價一下,最後花一天找大家來排排坐吃果果回去寫報告就可以結束,還有新聞報導當業績。但說真話,這不做搞什麼都只是在放煙火,千萬稅金亮眼一分鐘。

雖然可能有人會說能亮一分鐘也好啦…所以我們這方面的文化才會很像螢火蟲吧——老是嚷嚷著不在水質佳環境好的地方活不下去,好不容易把條件湊齊養活了,成蟲閃個一兩個禮拜就掛掉了。

至於一個在作專題網頁使用版權圖片時,也不知道要先跟版權所有人取得許可的政府組織,你覺得會怎麼支援呢?要展示要先明白自已有些什麼,而哪些什麼究竟是形成什麼樣的文脈。但我想新聞局的負責單位是搞不清楚的。可是因為新聞局的態度總像是要人替他們做業績,所以搞得清楚的人(像我)不見得會有意願太熱心…

我覺得這樣在文化發展脈絡上的環節欠落,以及文化本身與社會發展的剝離,才是我們現在所面對的真正問題。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我想強行參展也只是利用台灣人情弱(情報弱者)特質,用來量產「台灣之光」的自嗨行為而已。

說真話,像漫畫這種大眾文化,比起幾天的展覽會,更重要的是平時的開拓與累積。「活躍於國際舞台」與「放棄在國內發展」的平衡點在哪?我想才是需要思考的。

我自認一直以來,自己是很勇於挑戰這個課題,也感謝一起挑戰的人。其中有人已有成果,有人還在努力,但只要有面對作品與讀者的真心,無論如何都不放棄累積,當機會降臨時必能發揮力量。反過來說,無心於作品無視讀者視線沒有累積的人,新聞局也好誰也罷,找來再多的機會,縱使有一時的合作,也無法長久運作。

而「為何要在三個月的時間內去參加比較次要的展覽而不願意用半年的時間去準備比較重要的展覽」 ,就那報導的文面來說,應該是由於去不了兩個只能選一個,先答應前面的做完就沒力準備後面了——的意思吧。只是,我不太喜歡「主要」「次要」的這種思考。有機會與他文化接觸時,這麼功利說真話對於帶來機會的人還蠻失禮的。

新聞局如果這麼想要當全台灣漫畫家的經紀人,這也是非得度過不可的試煉就是了。希望他們不要覺得好心反被咬而因此氣餒,老實說這騷動對於執行實務者心理衛生而言,並不是很好的展開——那個不知究竟是在指哪些人的「漫畫家」利益什麼的或許很重要,但要真正成就一件事,創造一種文化,「漫畫家」以外的人所能獲得的「什麼」也是很重要的。

反正南方仁說:「神給予的試煉一定能克服。」新聞局就加油吧(苦笑)

相關報導資料

某特稿

各種延伸閱讀

矢口大師訓話

備份噗

elielin

本名林依俐,1976 年生地球人。看似任性又狂妄的現實主義者,但是本人卻只覺得自己是獅子座O型長女的典型。原本順便經營出版社並包攬一切雜用,最近則因為心累暫時呈現半退休狀態。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