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做爽表格、死者清單、死亡回歸、謎之校正回歸與縣市別表格兩種。「擴大規模篩檢」就連在檢驗數上都看不出來擴大在哪,各種虛無感。
昨天因為一整天都情緒不穩,做不出表格來,今天可能還是一樣,總之先寫一下沒有表格的疫苗日報情報。疑似接種後死亡的人數來到 302 人,其中 300 人是接種 AZ(總接種 195 萬 5561 劑/死亡案例集中發生在一般施打以後的日本廠約 120 萬劑),2人則是莫德納(總接種 56 萬 3299 劑)。雖是週末,但相較於 AZ 接種量 5434 劑,莫德納兩日內接種 21 萬 1303 劑仍是踴躍。
不過台灣至今收到的 AZ 大概也是約 196 萬多,所以手上應該也剩下1萬劑左右而已了…雖說後天日本又要送 113 萬劑過來…
縣市別。新北市忍辱負重大半個月,(似乎礙於中央規定?)不能直接免費 PCR ,就默默且有系統地廣泛免費抗原快篩,所以現在得到的個位數確診與小於3的7日內每 10 萬人新增確診數,比較南部的數字會感覺踏實。至於台北市這兩週不計詆毀,終究拗到能讓一般人免費 PCR 的這一步了,而且不限台北市民可以跨縣市,希望能達成實質普篩的效果。
本來看台北市拉高公費快篩門檻、縮小篩檢,弄了微妙的機動快篩隊,心中多有「柯P是怎樣突然吃錯藥嗎?拜託看看人家新北好嗎?」的疑惑,但現在想想台北市身為衡量中央是否失能的地方政府最顯眼對照組,同時又是為政爭最大箭靶,當時或許有其苦衷。
總之,希望同為支持「(以目前人類的科學能力而言)普篩為防疫第一線」的大家,不要忘了中央政府把你的親人同事朋友洗腦洗到指著你的鼻子成天叫普篩仔的日子。
另外,因為看到有人在猶豫要不要帶父母去打疫苗,就寫一下自己的看法。疫苗並不是金鐘罩鐵布衫,頂多是防彈背心,即便子彈打不穿但可能還是會骨折,覺得大家放寬心看比較好。若是健康方面經醫生評估可以接種之後(因為慢性病等原因)還是不能下決心,就想想生活模式是否常接觸不特定大多數人吧。
如果非常單純,只接觸家人或特定幾個人為主,或甚至幾乎足不出戶,可能就不用急著施打,再等疫苗的供給安定一點、等天氣涼爽一些再去接種,期間就不要可惜成本,買些快篩試劑常備,自己固定兩三天篩個一次,若是感染也能及早發現治療。但長輩如果急著要去菜市場串門子,每天不去巡一圈田水、每週不和老朋友聚聚就覺得生不如死,醫生若沒阻止,就趕快去接種也好。
但回過頭來,真的要斷絕感染擴散疫病蔓延,看了這麼久的各國狀況,仍然覺得期待用施打疫苗獲得群體免疫去壓制,是不太切實的,終究只是爽到製藥公司而已。要保障整個群體免於受制瘟疫侵襲,還是得從重複篩檢和行動限制(隔離)著手,個人健康則還是回到洗手和戴口罩。如果因為打了疫苗就放肆恣意移動,即便你不容易被感染,但同樣還是會把病毒帶給別人。總之,普遍施打疫苗後,我們能得到的究竟是防疫泡泡的希望,還是終究一陣泡沫——兩週後的美國疫情變化應該可以給我們一點參考。